“你經歷了什么?怎么要在老家工作了?” 一臉蒙的表情包加上這句反問,是這段時間朋友們對我工作決定的“標配”回應。
因疫情居家的這半年,我無論是在心態、生活態度還是人生的職業規劃上,都有了較大轉變。這些因素的合力,促成了現在的抉擇。
按照常規進度,我們在趕完畢業論文初稿后,.緊要的任務就是落實就業。若沒有相對清晰的目標,這時的就業更多像是被進度條趕著往前走——趕在“金九銀十”“金三銀四”的黃金就業時間擇業。于我而言,突如其來的疫情像是臨時加設了一條緩沖帶,給我足夠的時間思考未來職業方向。
.終,我決定從.初的新聞行業轉向律師行業。這看似是個武斷決定,背后其實有長達數月的深思熟慮和對相關領域的深入了解。我本科就讀新聞專業,研究生考上了北京一所高校。因此,我一開始的擇業方向很明確:在北京找一份與新聞相關的工作。.初,我線上面試了幾家公司的編輯崗位。雖然得到的.終面試機會不少,卻很少有企業能夠即刻簽訂電子就業合同。
三月底,由于未能返校,我開始嘗試搜尋老家周邊的工作機會,期待因找工作而忙碌的心能夠暫時趕走論文、工作均未敲定的焦慮??墒钱斘覍駱I地點定位在家鄉這座小城市時,卻發現新聞行業的就業機會較少,發展態勢也不盡如人意。
由于去年通過了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,我便又開始尋找法律領域的機會。在人才濟濟的北京,非法學專業、零法律實務經驗的我很難進入規模較大的律師事務所。而在與家鄉從事律師工作的同學聯系后,我逐漸了解了相關從業要求,發現這里的從業門檻相對不高,行業前景也比較明朗。
于是,我將擇業重點轉移,開始篩選這座小城里規模、業內口碑都較靠前的幾家律所,于5月份投簡歷、面試,.終順利入職其中一家律所。目前,我從事法律文書的撰寫工作,在旁聽中學習了庭審時律師所需的準備工作和應變能力,曾經的不安與焦慮感也逐漸消散。
回想這段跨區域、跨專業的擇業,其實沒有類似“小城房”還是“大城床”的糾結。這一選擇看似有被動的成分,卻促使我重新思考: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樣的工作和生活環境?
此前,我向往大城市的繁華與機遇,可是居家隔離幾個月,重新審視家鄉的一草一木之后,我也逐漸發現了這座小城的可愛之處。每當因論文改動、工作未定而焦慮時,我都喜歡跑到鄉間的田間地頭散心。在那里,我仿佛更能感受到時間的緩行和日月星辰的流轉。
比如,之前的二十四節氣于我而言,就是手機日歷上的一個提醒,自己常常會對這些變化缺乏感知。而當我回歸自然,細細觀察田間作物的生長時,一切都好像重現活力。在小城市路邊攤的采購中,我能清晰地感受到騰騰升起的生活煙火氣;去菜園里“巡視”,打開保溫棚的那一刻,看到被雜草爭相掩蓋的辣椒苗,我也切身感受到了陶淵明那種“種豆南山下,草盛豆苗稀”的自嘲和豁然。
這座小城市,確實沒有北京那么多令人眼花繚亂的獨立書店,也沒有眾多古色古香的博物館。然而,在看似平凡的日子中,我也能夠感受到另一番快樂:生活不再只是熙熙攘攘的奔波,而是多了一份不可多得的閑適。
周末,我可以從城市生活中短暫抽離,回到鄉鎮,走進陶淵明的田園詩里。這時候,我既能抬頭追尋心中那彎月亮,又能腳踏實地披著月光。